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學甲下
Introductory Sociology (a)(2) 
開課學期
110-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陳東升 
課號
Soc1005 
課程識別碼
305 101A2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共101 
備註
實習課請選社甲實習下。實習時間為週二至週四17:30~19:20,分組進行。兼通識A5*。。A5*: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可充抵通識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15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這門課是介紹與討論社會學基本概念與理論的課程,選定的教材包括台灣學者的研究論文和美國社會學的作品。 

課程目標
社會學的學習脫離學習者的生活世界是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會增加對社會學知識的疏離,因此指定閱讀教材以代表性的臺灣當代社會學者對於不同社會學主題的研究成果為主,藉此去了解社會學者是如何分析社會現象,可以凸顯社會學的觀點與其他學科(如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等)有何差別。當然也希望同學了解自己的社會後,透過跨社會的比較,再逐漸建立起寬廣的全球視野,這兩種教材的組合,就是冀望在地的與全球的觀點能夠適當的結合起來。
上課所選讀的研究論文知識深度比起一般社會學教科書的內容要高,對於同學的要求不在於全部理解論文的理論或是研究方法,而是期望同學能夠掌握論文對於台灣社會分析的主要論點。由於最近四十年台灣社會的研究累積不少成果,每個上課主題除了指定閱讀的論文外,還會列舉出相關且值得品味的文章或專書,同學如果有興趣可以規劃時間閱讀更多的素材。 
課程要求
1.課程進行方式:
由老師講授研究論文與英文選讀教材的論點,上課有時會有討論時段,修課的同學必須要對指定的閱讀教材提出自己的觀點。社會學的學習是必須要藉由講授、課前閱讀與討論來進行,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成效。老師為了瞭解同學對於上課內容掌握的狀況,會不定時在課堂上請同學簡短表達意見。由於課程內容比較豐富,因此每週上課都有老師自行撰寫的講義於課堂發放給同學,上課講義也會放置在本課程網頁同學可以自行下載。
本課程設計的討論課共有11次,每次100分鐘,全班由老師分為9組,不可任意調組。討論時間排在週二到週四晚上各有一到兩組(每組約十七人),討論時間為17:30到19:20,討論地點為社會系館的教室(上課時會宣布,並於第二週週五前通知同學分組與討論課地點,第四週開始分組討論)。討論內容是講義、指定讀物所顯現出來的重要社會學課程,以及作業的心得。各組的討論主題在討論前一週公告在ceiba,每位同學必須根據討論題目撰寫一千字的短論文,在討論課前一天的17:30繳交給助教,討論短文占學期總成績的20%。討論小組由社會系研究生擔任助教,負責帶領討論、評閱作業與短論文的成績。所有同學都必須參與討論課程,無故缺席兩次者(含遲到超過三十分鐘),則必須退選或學期成績為零分。
本課程有一個作業,透過指定的主題同學走出教室,實際觀察整個社會現象的發展與運作,並紀錄觀察的心得,對於自己所蒐集的資料加以分析和討論,開始累積當一個社會學研究者所需要具備的技藝,同時可以理論和實作連結,發展出理解台灣社會視角。詳細的作業內容將在上課時發給同學。


2.評分要求:
成績評定方式分成四個部份,第一部份是上課參與以及討論課的表現(10%),期末考卷會請同學誠實填答上課出席狀況;第二部份是分組討論一千字討論摘要(20%);第三部份是一份學期作業的成績(10%),作業按指定期限繳交,逾期不收;第三部分則是期中考(30%)和期末考(30%)。

*作業、考試與報告皆不可剽竊他人作品,抄襲讀本或網路資料若經確定該作業以零分計算。同學請自行學習引用文獻的正確方式。

如果你因為各種理由無法來上課,一定要預先跟助教或老師請假。特別提醒修課的同學,如果你上課有三次 (含三次) 以上未到(上課遲到超過一小時),將會被老師要求停修,若不停修者則老師不評定學期成績。此外,討論課務必要出席,無故未參與小組討論者(討論課遲到超過一小時視為缺席),討論課缺席兩次者,將會被老師要求停修,若不停修者則老師不評定學期成績。這兩項出席要求,只要有一項未達要求,就必須停修或不評定成績。
  大學的學習每個人有不同的目標和規劃,對於那些希望投入更多時間利用這一年奠定紮實社會學基礎的同學,可以選擇每個主題所推薦的專書,閱讀後撰寫讀書心得交給老師,經過評閱後,最多可增加學期總成績10分,但加分後不得超過100分,這個額外加分的制度是每位同學都有權利使用的選項。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二 14:00~15:00 備註: 請先告知 
指定閱讀
課程進度與指定閱讀教材:
每周指定閱讀進度請參考課程大綱,打*者為指定閱讀的文章,是每週必讀的教材。 
參考書目
**指定閱讀的中文論文教材,在辛亥路的承品影印店可以購買合訂本。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上課參與以及討論課的表現 
10% 
 
2. 
討論課的短論文 
20% 
 
3. 
學期作業 
10% 
作業按指定期限繳交,逾期不收 
4. 
期中考 
30% 
 
5. 
期末考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5  社會流動與社會階層(一)
*David, Kingsley, Wilbert E. Moore, and Melvin Tumin. “Some Principles of Stratification.” Pp. 256-265. in Mapping the Social Landscape: Readings in Sociology, edited by Susan J. Ferguson. Boston : McGraw-Hill .
*林宗弘,2009,“台灣的後工業化:階級結構的轉型與社會不平等,1992-2007” 台灣社會學刊 43:93-158。 
第2週
2/22  社會流動與社會階層(二)
*Philippe Bourgois, 2008, “In Search of Respect: Selling Crack in El Barrio.” Pp.231-242, in Mapping the Social Landscape: Readings in Sociology, edited by Susan J. Ferguson. Boston: McGraw-Hill. 
第3週
3/1  族群與種族
*Bonilla-Silva, Eduardo. 2008. “New Racism, Color-Blind Racism, and the Future of Whiteness in America.” Pp.359-375, in Mapping the Social Landscape: Readings in Sociology, edited by Susan J. Ferguson. Boston : McGraw-Hill.
*蘇國賢、喻維欣(2007)台灣族群不平等的再探討:解釋本省/外省差異的縮減。台灣社會學刊39:1-63。 
第4週
3/8  種族/性別
*Risman, Barbara. 2008. “Gender as Structure.” Pp.306-315, in Mapping the Social Landscape: Readings in Sociology, edited by Susan J. Ferguson. Boston : McGraw-Hill.
*翁康容; 楊靜利; 任軒立 (2020) 從家務分工看性別平權的知行落差,人口學刊 61:97-139。 
第5週
3/15  性別/家庭與婚姻制度
*Cherlin, Andrew. 2008. “The Deinstutionalization of American Marriage.” Pp.604-619, in Mapping the Social Landscape: Readings in Sociology, edited by Susan J. Ferguson. Boston : McGraw-Hill.
*陳婉琪(2014) 都是為了孩子?父母離婚負面影響之重新評估。台灣社會學刊 54: 31-73。 
第6週
3/22  教育制度I
*Crow Dog, Mary & Richard Erdoes. 2008. “Civilize Them with Stick.” Pp.571-578, in Mapping the Social Landscape: Readings in Sociology, edited by Susan J. Ferguson. Boston : McGraw-Hill.
*沈暉智•林明仁 (2018) 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的影響-以1993-1995出生世代與其父母稅務資料為例。台大經濟論叢 47(3): 393-453。 
第7週
3/29  教育制度II
*The Economist, 2015/3/7. “The Weaker Sex: Boys Are Being Outclassed by Girls at Both School and University, and The Gap Is Widening.”
*潘幸玫 (2006) 學校評量系統、知識類別與社會階層繁衍-台灣中部一所國小個案研究。台灣社會研究63:95-141。 
第8週
4/5  國定假日 
第9週
4/12  期中考 
第10週
4/19  宗教制度(祭祀圈)
*Chaves, Mark. 2008. “Abiding Faith.” Pp.511-516, in Mapping the Social Landscape: Readings in Sociology, edited by Susan J. Ferguson. Boston: McGraw-Hill.
*林瑋嬪,(2020),靈力具現: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第五章) 
第11週
4/26  宗教制度/醫療制度
*林國明 (2008) 身份劃分與社會團結-全民健保的制度建構,見王宏仁等編,跨戒: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頁323-342,台北:群學。
*成令方 (2002) "醫 [用] 關係的知識與權力." 台灣社會學 3: 11-71. 
第12週
5/3  *詹穆彥 (2017) 疾病範疇與自我轉變:以臺灣成年妥瑞人為例。
科技、醫療與社會 25:7-61. 
第13週
5/10  科技與社會
*Cowan著、楊佳羚譯(2004) 家庭中的工業革命。見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編,科技渴望性別,頁99-130。台北:群學。
*林崇熙 (2001) 噤聲的技術–拼裝車的美麗與哀愁。科技博物6(4): 34-58。 
第14週
5/17  經濟生活與生產勞動
*Hochschild, Arlie Russel. 2008. “The Time Bind: When Work Becomes Home and Home Becomes Work.” Pp.494-504, in Mapping the Social Landscape: Readings in Sociology, edited by Susan J. Ferguson. Boston : McGraw-Hill.
*陳美華 (2017) 美髮作為身體工作:從苦勞到美感協商的身體化勞動。台灣社會學刊 62:1-58。 
第15週
5/24  政治生活與社會 I (國家機器、選舉行為、地方派系)

*吳介民、李丁讚 (2008) 生活在台灣-選舉民主及其不足,見王宏仁等編,跨戒: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頁37-69,台北:群學。
*朱敬一,(2021),維尼、跳虎與台灣民主 台北:印刻。(第一章,民主的進程) 
第16週
5/31  治生活與社會 II (國家機器、選舉行為、地方派系)
*Foa, Roberto Stefan and Yascha Mounk. 2016. “The Danger of Deconsolidation: the Democratic Disconnect.” Journal of Democracy 27(3): 5-17. 
第17週
6/7  期末考試 
第18週
6/14  撰寫閱讀心得